相信很多人在学习拼音的时候,都会对那个“艰”字感到格外的困扰。因为不仅这个字长得比其他的字奇怪,而且还很难发出它正确的声音。其实,这个字的拼音并不是刻意为之,而是沿用了当时的音韵规律。
据考证,艰字最早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。甲骨文中的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,上面的“豆”字表示音符,下面的“先”字则表示意符,合在一起表示音高比较高的一个声音。
当时的拼音规则是,类似这种音高比较高的音,使用两个声母来表示。比如,小学时我们所学的“娘”字的拼音是“niang”,其中的“ng”就是一个声母。而艰字不同的是,由于声调比较高,又需要表示它原本的音,所以使用了“j”和“q”两个声母来表示,组成了“jian”这个拼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