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,顾名思义,是冬天的终点,是一年之中最短的白天和最长的黑夜。2021年的冬至是在北京时间12月22日10:59分到达,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。
冬至的习俗和由来在中国历史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。在古代,冬至是中国农民过“冬节”的日子,冬节又叫小年,过冬节的意义就是消除民间瘟疫,祈求丰收。中国南方地区的习俗是吃“冬至饺子”,饺子外观像古人“包元宵”的样子,象征过冬将至;北方的习俗则是喝“冬至酒”,寓意年年有余。除此之外还有吃饼、吃面、吃羊肉汤等习俗。
冬至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,如古人把“冬至”看成“阴极之至,阳生之始”,即天地阳气开始萌发。所以,冬至前后往往是寒冷的,谚语说“冬至九九补三九”,表示冬至后再过九天就是小寒,气温更冷。
除了习俗和文化底蕴,冬至还有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。冬至时,北半球的太阳光照面积最小,南半球的太阳光照面积最大。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的原因,经过冬至后,北半球的日照时间开始变长,而南半球的日照时间开始变短。
冬至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节气,也是寒冷冬季的开始。无论是追忆历史,还是爱好科普,冬至都有其独特的魅力。无论怎样,当天不妨和家人朋友一起,庆祝这个日子,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。